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中国生产的起重机加征100%的关税,这下可把美国港口行业整得炸了锅,大家伙儿是一点都不买账。眼看着中国造的起重机都占了八成江山,美国偏偏在自己落后了十年的赛道上挥刀自宫,到底是咋个想法呢?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导,多家美国港口运营商正赶紧向特朗普政府出声,央求推迟对中国制造的起重机加税的安排。这些业内人士直呼压力山大,强调如果新关税真到位,港口设备的更新换代成本会一下子飙升几千万美元,这笔庞大的花销,最终很可能还是得美国自己来埋单。
今年5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关税事件,源头正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开了场针锋相对的听证会,专门讨论给中国出口的岸桥起重机贴上100%关税的标签,而且其他一些码头设备也要被收20%到100%不等的惩罚性税率。尽管行业里的代表们据理陈述难处,但在那个听证会上,政府那头并没怎么搭理这些意见,反正铁了心要把政策推下去。
美国对中国起重机的忌惮早就根深蒂固啊,现在全美港口上用到的岸桥起重机里,有八成都是中国造的,特别是振华重工(ZPMC)的那批,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优势。
这些钢铁大块头能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,说白了,全靠货真价实的高性价比。一台中国造的起重机只要1500万美元,比起市面上最便宜的对手还便宜好几百万美金。
更搞笑的是,放眼世界,要能生产这种巨型港口设备的厂家寥寥无几,除了中国企业之外,就只剩下芬兰和德国的个别几家,而这些欧洲的厂家产能根本不够美国用。
现在港口老板们都焦虑得不得了,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乱窜。美国港务局协会主席也坦白了:美国这边根本没有岸桥起重机生产商,全球范围内也就只有三家能提供符合标准的厂家。
他们请求政府对2024年底前下单的起重机能免征关税,还建议新订单的关税能拖三年再收。美国海港雇主协会主席也没闲着,三天两头往白宫跑,就盼着能多争取点儿时间,好让各大港口慢慢找别的供货渠道。
这些行业的领头羊们的担忧,还真有道理。他们说,要在美国重头建立起起重机的生产线,起码得十年时间,短期内欧洲的厂家也难以大幅提升产能。
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,特朗普政府打算推出的额外关税,还要在拜登时期已经征收的25%关税基础上再加上去。这么一层一层的收税,结果让本来就不太稳固的美国港口供应链更加雪上加霜。
特朗普政府这种只顾眼前的不靠谱操作,非但帮不上美国制造业的忙,反过来还把美国港口推得更靠后,在全球竞争里愈发被动。
仔细想想,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限制措施真是多种多样,除了针对起重机之外,他们还对中国建造的船只收取高额的港口费用,企图靠行政手段推动本土造船业的复苏。
美方打算分阶段推行新规,瞄准的不光是中国造、中国企业拥有的船舶,连用中国船运的物流公司也都被波及进去了。三年之后,美国还要对外国造的船舶运输液化天然气设限。这些做法表面上看动静挺大,其实背后正好显出美国在高端制造业这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明显看出,美方这些招数主要是想对中国造船业下点狠手,试图用经济手段限制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崛起,想维持自己在全球贸易和产业格局中那点看似岌岌可危的优势。不过,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强硬做法,恐怕反而会让自己吃亏,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。
美国政府的算盘打得挺精,可惜忽略了市场的基本规律。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崛起,靠的可不是所谓的不公平竞争,而是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沉淀、管理创新和市场拓展。中国企业从无名小卒变成全球领头羊,全靠不断加大研发投入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、不断优化服务水平。这会儿美国政府试图用行政手段去逆转市场的自然选择,简直是白日做梦。
从更大范围来看,这类保护主义措施的负面影响正慢慢浮出水面。港口设备的升级落后,直接会拖累美国港口的运转效率和竞争力。在全球航运体系这个复杂运转的网络中,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。
物流费用涨了,势必会削弱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,继而影响整个贸易的表现。最终,吃亏的,还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。
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对美国这种只顾自己利益的做法感到不高兴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番表示,中国制造业能走到今天,靠的是市场里的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本事。美方把自己产业遇冷全推给中国,这说不过去,也站不住脚。
实际上,中国在造船和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,不仅推动了全球贸易,也给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添了不少动力。美国只顾自身利益,连带不让别国家过得好,已经让国际间合作的信任感受到冲击。
遇到美方那无理的打压,中方的反应显得挺淡定的,打算继续加大研发力度,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。用技术创新来应对贸易壁垒,比起嘴上吵吵更实际。毕竟,在市场经济里,最终说了算的还是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水平。
配资盘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