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祥福,这个名字一冒头,舆论场瞬间炸开。
不是说他又要“空降”哪家豪门,实打实地,他人已经到了青岛西海岸,身穿训练服,杵在U15梯队场边,盯着一群半大小子反复喊着“传球注意!别回头,向前想!”旁边助教低声咂摸:“这才是懂青训的老炮,说的就戳心口。”要不是视频拍得太糊,真怀疑此人是不是某位万年顾问临时客串。
但沈祥福倒霉在哪?
那就是舆论总是把他和“申花一线队”、“冯潇霆”这种关系网强拉在一块。
什么“带申花夺冠、敢用小孩”?
真扒拉历史,沈祥福正牌申花主帅的身份根本不存在。
助教、顾问,当时主教练是吴金贵、布拉泽维奇,青训那帮冯仁亮、宋博轩出头的年份,沈祥福人早在泰达开会了。
资料都摆明了,结果还一堆人乐此不疲地“脑补”。
说白了,老沈的青训慧眼,不在申花,而是在2009年广州医药,以及长春亚泰顾问阶段,那会他敢从二队里挖19岁的彭欣力、杨一虎。
一手提拔,直接赛场见血。
再扛着“假球案”、“梯队资源枯竭”这些大山,没人记得,沈祥福也不多嘴,活脱脱的“扫地僧”。
一说到沈祥福,谁不提“超白金一代”?
2001亚青赛季军,2002世青赛一度踢到16强,小组赛还乘过乌克兰。
球迷回忆起来,恨不得那帮1981年生的“黄金一代”就是中国足球最后的明灯。
可偏偏就有一只大手,把这份光芒往“开大脚”、“英式冲吊”里摁。
一问才知道,国青那会打法挺细腻,4-4-2,中场双核高明、王新欣,边路有曲波、阎嵩,后防地面出球。
世青赛技术统计放这摆着,场均传球成功率68%,长传才占23%,放在当时的中国主流打法里,绝对是“另类”。
问题出在什么?
04年国奥了,沈祥福顶着成绩KPI,带着1985年龄段冒死冲刺,足协一纸令下——甭玩技术,直接冲吊,姜宁顶上。
这一换风格,六强赛凉得透透的。
于是前面三年苦练的技术细节,被媒体一锅端成“全是开大脚的锅”。
球员们后来混得怎么着?
23人,18个在中超主力,6个进了国家队,但谁进了欧洲顶级联赛?
一个没有。
沈祥福自己说过,战术、技术都教会了,没教会他们怎么面对职业足球的“诱惑”。
有人伤退,有人涉赌。
天赋被消耗殆尽。
指望一代人扛起青训大旗,笑话。
再说说当下的训练场面。
沈祥福一落地青岛,没搞什么花活,直接盯着U15梯队训练。
说话不多,点出“传球习惯问题”,旁边人都服。
他的青训方法论,有点像古早国营厂里的“技术骨干”——三看三不看。
先看非受迫失误率,12岁以下传球失误不能超过5%。
花里胡哨的盘带?
一边玩去。
再看无球跑动,甚至让小孩戴眼罩“听球跑位”,就练着“预判”。
最后,看逆境中的反应,训练场都安排“0-2落后”的假场景,就看谁心理不崩。
曲波那会就是这样被定核心。
细节琢磨到骨头里。
和徐根宝那一套“抢逼围、接传转”的大厂生产线不一样,沈祥福这路青训,捏出来的是“个体灵气”,不是批量螺丝钉。
想要速度型边锋、灵巧型中场?
这里才有。
现场背后的困局才真叫人想骂娘。
你看当下,说是“青训传承”,邵佳一天天喊着“要提拔新人”,现实却是球队保级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U23球员一年出场12分钟都算多。
韩鹏带鲁能预备队,输送个把人都难。
原因很直接,钱没了。
2023年中超梯队预算降到谷底,鲁能U19连海外拉练都取消。
沈祥福这套“老帅守梯队”的模式,没钱根本玩不转。
老一辈还在死磕,青训土壤却干得冒烟。
不是传承断了,是连根拔起。
这是最扎心的地方。
再回头看沈祥福在青岛的这一回,“青训遗产”到底还值几个钱?
你说拿米卢那套“快乐足球”来糊弄孩子,还是学里皮直接死人防守?
都不对。
沈祥福这点好,揪着技术细节,能把人磨到铁匠铺的精度。
问题是,这批苗子,环境能撑住他们几年?
还是说又一拨“超白金”养废了?
你问我,如果要选三个青训优先级,第一就是资源保障,第二是梯队教练职业化,第三才轮得到什么训练细节。
沈祥福这一代人,经验是死的,只有青训环境是活的。
就跟种树一样,根系都烂了,天上下刀子也没用。
你要问中国足球的病根,其实都在这些细节里。
某些人还在炒老故事,而沈祥福们,连纠正传闻的力气都懒得花了。
现实想要脸,理想都快饿死了。
配资盘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