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二战德国的党卫军,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群穿黑制服、戴骷髅帽徽的家伙,战斗力强得离谱,尤其是在柏林战役的最后关头,死守帝国大厦(也就是国会大厦)时,那股子拼命劲儿真不是盖的。这篇文章就来好好聊聊,党卫军到底有多厉害,他们在帝国大厦保卫战里是怎么打的,还有他们为啥能这么能拼。
党卫军(全称Schutzstaffel,缩写SS)最早就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小队,负责保护纳粹党的大佬们。1925年正式成立时,规模小的可怜,就几百号人。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,这帮人开始膨胀,很快就成了纳粹德国最牛的武装力量之一。到二战快结束时,党卫军人数接近100万,不光有步兵,还有自己的装甲部队、空军和情报部门,简直就是一支全能军队。
党卫军能打,跟他们的选拔和训练脱不开关系。想进党卫军,不是随便谁都能行的,得是纳粹党的死忠粉,身体素质还得顶尖。一般要求士兵年龄在18到25岁,身高至少1.78米,长得还得有点“雅利安人”的样子。进了队之后,训练那叫一个狠,长途行军、格斗、武器操作,样样都得练到极致。有时候还得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扛着,锻炼意志力。这种强度,普通人根本受不了。
装备上,党卫军也是优先供应。他们用的轻武器在当时绝对是顶级的,比如MG42通用机枪,一分钟能打1200发子弹,火力压得人喘不过气;还有MP40冲锋枪,便携又好使。这些家伙加上铁拳反坦克火箭筒,让他们在战场上火力全开。
1945年4月,苏联红军把柏林围得水泄不通,纳粹德国基本上是回天乏术了。柏林战役是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战,也是党卫军最后一次大规模露脸的机会。帝国大厦,也就是国会大厦,虽然1933年火灾后已经不怎么办公了,但作为德国的象征,苏军和德军都把它当成了必争之地。
这场防御战由柏林防御区指挥官赫尔穆特·魏德林将军负责指挥,守军大概1500人,其中党卫军占了1000左右,主要是“帝国师”和“骷髅师”这些精锐部队。他们手里的家伙不算重型武器,主要是轻武器:MG42机枪、MP40冲锋枪、Kar98k步枪,还有铁拳火箭筒。靠着大楼的废墟和结实结构,他们搭了个防御网,准备死磕。
4月30日早上,苏军第150和第171步兵师在炮火掩护下开始进攻。炮弹把帝国大厦外墙轰得跟筛子似的,但党卫军士兵躲在里面,靠着窗口和楼层架起机枪,疯狂扫射。苏军想冲过国王广场,结果被打得死伤一大片。党卫军那股子劲头特别硬,觉得投降是耻辱,宁可死也不退。
后来打到近距离,双方直接肉搏上了。苏军工兵炸开底层入口后,战斗就挪到走廊和楼梯间。党卫军士兵拿手榴弹和刺刀跟苏军硬碰硬,弹药用光了就拿枪托砸,甚至抡拳头干。苏军这边回忆说,这些家伙跟疯了一样,完全不怕死。
党卫军在帝国大厦保卫战里这么猛,有几个原因特别明显:
选拔和训练狠:前面说了,党卫军挑人挑得严,训练也够变态。身体素质好,近战和巷战技巧强,这种城市防御战正好是他们的强项。
武器给力:MG42的射速快得吓人,MP40好用又灵活,铁拳还能对付坦克。这些轻武器在近距离作战里优势特别大。
脑子被洗得彻底:党卫军被灌输了对希特勒的死忠思想和纳粹的种族理论,觉得自己在为“高等民族”拼命。这种信念让他们在绝境里也能豁出去。
战术聪明:他们在帝国大厦里利用废墟和楼层结构,搞了个多层次防御,苏军想一口气突破根本没戏。
不过,党卫军也不是没弱点。到了战争后期,德国人手不够,他们开始拉外国人进来当志愿者,还有些老兵也被塞进来,战斗力比不上早期。比如第4警察师在布达佩斯战役里就被苏军坦克打得稀里哗啦,露了怯。
党卫军在帝国大厦打得再猛,也架不住苏军的兵多火力强。5月1日,苏军调来更多重炮和坦克,把大楼轰得没法看了,党卫军的武器也快用光了。到5月2日凌晨,苏军彻底拿下帝国大厦,在屋顶插上红旗,柏林战役就此完结。这场仗,苏军损失了大概2200人,德军这边几乎全灭。
党卫军打仗厉害归厉害,可他们干的坏事也多得数不过来。他们是“最终解决方案”的执行者,在集中营和灭绝营里杀了好几百万犹太人和其他人。武装党卫军在战场上也没少祸害平民,比如在法国奥拉杜尔村的大屠杀,简直没人性。
战后,纽伦堡法庭把党卫军定为犯罪组织,抓了一堆人审判,罪名主要是战争罪和反人类罪。历史学家研究他们时,虽然承认战斗力强,但都带着道德批判。毕竟,这种战斗力是靠极端思想和残酷训练堆出来的,代价太大。
参考资料
(意)恩佐·克罗迪(Enzo Collotti)著;文心译. 《希特勒与纳粹主义》
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配资盘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